登录
首页 > 行业新资讯 > 手持超声或将迎来大幅增长,你准备好了吗?

手持超声或将迎来大幅增长,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于 2023-12-09 浏览量 1655 投稿人姓名 朱宗达 投稿人电话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文章类型 转载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官网的报道:“我院超声介入门诊的医师脖子上挂了一把特殊的“听诊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把超声探头连着一个PAD,这是全球最新的利器——掌上超声”……其实,不止超声探头连PAD,手机也可以连接了,插上5G设备和技术的翅膀,超人战友们或将迎来超声技术创新发展的浪潮。

微信图片_20190821230625.jpg

手持超声,又名掌上超声,是一种如手机般大小的超声设备,可以完成需要医院大型B超仪做的检查。相比传统大型仪器,这种小型的手持超声仪器具备很多独特优势:


应用广泛

具体而言,手持超声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个:医院临床科室,包括床旁检测和ICU急诊;基层医疗市场;院外灾害急救。这是传统大型超声难以触及的增量市场。

第一,随着超声设备的小型化发展,超声技术已走出超声科,进入临床科室,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床旁检测,甚至进入急诊科和ICU,挽救生命。比如手术前的麻醉,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精确施针,可减少麻醉时插入针头的次数。

第二,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医疗逐渐崛起。中国广大的基层医疗市场对于超声检查的需求非常巨大。但由于当前基层医生不会用、看不懂超声,限制了超声检查的普及。为了能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广泛使用超声,“手持超声+AI”将发挥重大作用。依靠集成人工智能系统,超声设备得以实现自动提示,如病灶是否可能是恶性等,可大大减轻基层医生的压力。

第三,在救灾现场,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便携的手持超声设备特别有用。它可以帮助医生在现场对患者伤情进行精确诊断,方便及时给与治疗方案,确定哪些病人需要现场急救,哪些需要马上转移。

此外,手持超声还有一个应用场景是家庭健康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医生和护士可以为患者进行一般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目前手持超声设备在美国家庭医生中比较普及。


价格低廉

在价格方面,手持超声设备也比传统大型超声仪器便宜得多。根据Cost Owl的说法,大多数新型超声设备的价格在20,000美元到75,000美元之间。GE的高端超声仪售价甚至超过了六位数。而美国公司Butterfly iQ超声设备的最低价格仅2,000美元,相比之下低了了10倍不止。Butterfly的首席医疗官John Martin甚至表示,一旦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设备的价格可能还会更低,低至500美元。Butterfly希望手持超声设备可以如“听诊器”一般,成为医生的常备工具。

至于未来,可以预测的是,手持超声一定会成为超声市场最强劲的增量。或许,手持超声之于传统超声,不是替代,而是补充。


手持超声市场规模庞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医疗资源和技术分布不均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无法获得医学影像服务,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基于费用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不足也限制了医学影像的普及。全球有920万医生以及数量增倍的护士、助产士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因此,高效、便携、廉价的手持超声设备市场规模相当庞大。

据探针资本和Signify Research的调研,2015年,全球超声成像设备市场规模为75亿美金,预计2021年全球市场为105亿美金,年均增长率为7%。其中,便携式超声细分市场,2016年到2017年的规模增长了40%。随着性能和可用性的提高,预计2017年到2022年,该市场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Signify Research首席分析师Simon Harris表示:“最新的手持式超声设备在性能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例如图像质量和电源管理以及可用性,在床旁诊断中获得普遍认可,并在放射学、泌尿科、心血管和女性健康等比较传统的科室,也有较小程度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190821230635.jpg

图片来源:译自HIT Consultant,作者西蒙·哈里斯(Simon Harris),曾任IMS Research的执行副总裁。


手持市场,本土占优

据动脉网报道,手持超声全球玩家不过14家,而中国仅6家企业。可见,手持超声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821230640.jpg

数据来源:华医资本、crunchbase ,动脉网整理


从全球来看,以GPS为首的传统医疗器械巨头企业领跑手持超声市场,最早的从2009年就已开始布局。GE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手持超声VSCAN 1.0在美国上市时,曾引起轰动,分别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知名科普杂志《科技新时代》评为“2009年50项最佳发明”和“2010年100项最佳科技成果”。但是,全球绝大部分手持超声厂商都以初创企业为主,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基本同步,且大多数都是在2016—2017年间获得首个手持超声认证。

目前,国外GE、飞利浦、Clarius、Healcerion和Butterfly均已获得了FDA认证,澳大利亚企业Signostics分别获得了澳、加、日、新和欧洲监管部门批准,但并未进入中国。国内朗昇为第一家获得CFDA认证的企业,索诺星、苏州斯科特、汇影医疗紧随其后。


聚焦到国内,2014年中国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已达69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

而在手持超声细分领域,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出现了越来越多能够媲美Butterfly的国产企业,如朗昇科技等。作为本土企业,他们正享受着技术、政策和市场环境带来的红利。


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成本降低,手持超声设备在床旁检测等方面有望取代听诊器这一当前最为普遍的临床检测仪器,因而其所带来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在整个超声影像领域,手持超声设备也因其应用领域广,操作便携等优势,正不断为临床科室医生所接受,可进入临床科室并逐步下沉基层医疗,有望成为超声影像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根据调研,国内三甲医院的急诊、麻醉、妇产、心脏、内分泌等科室对其也有大量需求。


其次,基层医疗逐渐崛起,医院门诊开始向基层医疗转移,基层成为了小型无创诊断设备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上海瑞金医院超声科主任表示,大型超声售价100万以上,而掌上超声成本极低,利于在基层和临床科室普及,未来可像听诊器一样,成为医生的帮手。同时,掌上超声可以增加很大数量,大型超声一般三甲医院只有20台左右,小型超声临床科室每个带组医生都可以配备。基层医疗机构若买不起高端仪器,可以用掌上超声达到超声普查目的,还可以下到社区和乡村,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第三,国家政策利好国产手持超声行业发展。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如:2017年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创新;2016年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项目,手持超声设备名列其中;“马背上的医生”等政府基层医疗项目开展,采购小型无创诊断设备,需求增大。

这一系列政策和市场的因素让国产手持超声企业在中国市场比GE、飞利浦、Butterfly等国外企业更占优势。因此,这是中国国产手持超声行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本文市场数据内容源自动脉网、金科网等,仅此作为学习讨论,如涉及资源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


*文件上传
文件大小:10M以下
评论
1条评论
2021-01-29 10:54:53
在海南省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构建一张覆盖全省的5G远程超声网络是提升基层远程医疗能力的关键一环。 飞依诺凭借创新的远程超声平台技术优势以及全国众多远程超声优秀案例,成功入选项目建设小组,应用自主研发的杏聆荟远程超声平台协助海南省建成了覆盖19个市县的5G远程超声体系。 在海南5G远程超声的体系架构中飞依诺将统筹部署281+76个乡镇试点,其中281个试点直接采用VINNO Q掌上超声作为载体。 基层医生在为患者扫查的同时,省市级医院专家即可在杏聆荟平台同步观察超声图像和扫查手法影像,从而指导基层医生下达诊断建议。 除此以外的76个试点均采用飞依诺杏聆荟作为远程超声平台,将现有的超声设备接入杏聆荟做到了不同品牌超声设备的统筹兼容,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绿色升级。
下载附件:
评论(0)
0/200
发表